清新区境位于北纬23°32′46"—24°19′04",东经112°23′41"—113°20′55"之间。地处广东省中部,北江中下游,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。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千米,东邻英德和清城区,西连广宁、四会,北接阳山,南面紧靠清城区。城区内太和镇距广州市68千米。距广州新机场40千米。境内交通四通八达,107国道、清连高速公路、清四一级公路、清佛公路等相通。
1988年1月,国务院批复撤销清远县,设立清远市,原清远县划分为清城区、清郊区两个县级区,隶属清远市管辖。同年6月28日,中共清郊区委、清郊区人民政府在原清远县干部职工疗养院(现清新区第一中学内)举行区委、区政府成立挂牌仪式;1992年6月13日,清远市政府根据国家民政部1992年5月18日的批复和省民政厅1992年6月10日《关于清远市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》,发出《关于撤销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建制的通知》,通知撤销清郊区,设立清新县,其行政区划不变,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;同年6月28日,在府前路举行县委、县政府成立挂牌仪式。2012年11月15日,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,设立清远市清新区,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。2013年1月16日,位于太和镇府前路3号的清新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。
清新区行政区域面积为2353.5平方千米,辖太和、山塘、太平、三坑、禾云、龙颈、浸潭、石潭8个建制镇,共186个村委会,23个居委会,3530个村民小组。
清新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,占99%以上。全区有姓氏300多个,其中,万人以上的姓氏约20个,以陈、黄、李、梁、刘、罗、朱、曾、潘、何等姓人数较多。大多数居民以近似广州话的清远白话为日常交际语言,亦有小部分居民讲客家话及鹤话,讲客家话及鹤话的居民大部分能讲流利的清远白话。
清新区境南北长约85千米,东西宽约55千米。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,中部是中低山区,南部以平原为主。最高峰是位于龙颈镇和浸潭镇之间的平坑顶,海拔1181米。
清新区境靠近北回归线,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冬无严寒,夏无酷热,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为21.5℃,无霜期330天以上。降水丰富,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7毫米。降雨量时空变化不均匀,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—9月的汛期,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%,暴雨频繁。
清新区境雨量充沛,河流众多。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干支流共有12条,主要有北江、滨江及其支流秦皇河、威整河等,均属珠江流域,北江水系。